中国一拖:“热中有冷”的新工艺
中国一拖:“热中有冷”的新工艺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产品中心 > 辊道窑

中国一拖:“热中有冷”的新工艺

2024-09-18 11:04:38 辊道窑
产品详情:

  一块金属要变成铸件,通常要经历一个“从热到冷”的过程: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凝固成形属于热加工,随后的车、铣、刨、磨等一系列处理则属于冷加工。千百年来,小至手上一枚戒指,大到现代农机的发动机缸体的制造,都沿用这种工艺顺序——先热后冷。

  一块金属要变成铸件,通常要经历一个“从热到冷”的过程: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凝固成形属于热加工,随后的车、铣、刨、磨等一系列处理则属于冷加工。千百年来,小至手上一枚戒指,大到现代农机的发动机缸体的制造,都沿用这种工艺顺序——先热后冷。

  一块金属要变成铸件,通常要经历一个“从热到冷”的过程: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模凝固成形属于热加工,随后的车、铣、刨、磨等一系列处理则属于冷加工。千百年来,小至手上一枚戒指,大到现代农机的发动机缸体的制造,都沿用这种工艺顺序——先热后冷。

  而此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中国一拖参与项目“复杂铸件无模复合成形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”,则通过“热中有冷”实现了一大突破。

  在中国一拖厂区西侧,一个貌不惊人的工作车间内空无一人,三台蓝白相间的“大盒子”内正进行着“热中有冷”的操作。“大盒子”的学名叫数字化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机(如图),打开一看,里面一把刀头垂直对着一块砂型缓缓切削,旁边的数据台上正不停变换着各种数字。

  “所谓‘热中有冷’,就是将冷加工的处理工艺提前,放在热加工之中,通过直接雕刻砂型、浇铸制造铸件。”中国一拖铸造工艺室副主任冯志明说。借助这项工艺,现在技术人员只需要用电脑将所需铸件的三维模型做出来,自动规划路径后输入到“大盒子”里,然后经过刀具一番切削,一个完美的砂型就能呈现,随后通过金属液化浇铸凝固,便能做出成品铸件。

  除了“冷热交融”,这一技术的另一大优势是摒弃了原先生产中的模具应用。铸件的传统制作流程为:根据图样做出模具—模具放入砂箱填型做出砂型—将熔化的金属灌入砂型空腔—冷却凝固获得铸件。现在直接在砂型上操作,快速缩短了铸造时间。

  要想实现“热中有冷”,并非看起来这么简单。首先,由于冷加工对象从金属成品变为耐磨砂子做成的模型,对刀具的耐磨度及工作速度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;其次,精细数字化加工又使其工作环境相比传统的冷加工车间更加封闭,有时候一点杂物进入就会导致非常严重后果。

  冯志明介绍,他们从2009年开始运用有关技术,目前慢慢的开始使用第二代设备,其拥有更短的铸造时间、更高的精度和更便捷的操作。以目前成形机正在制作的拖拉机发动机缸盖为例,平均15天即可生产一套模具,而在过去,所需时间为半年左右,生产效率是原来的12倍,而加工费用还不到原先的1/10。

  通过中国一拖的不断研发尝试,这项技术已拓展到轮式拖拉机、履带拖拉机和柴油机等新产品的研发制造。在节约时机和减少相关成本的同时,由于运用数字化加工技术,使调整其中数据从而制造多种不一样铸件变得更便利,为企业下一步开展定制农机业务提供了巨大优势。(洛阳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陶建华 文/图)